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(tǒng)醫(yī)學的一個重要特色,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,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,調(diào)整人體的陰陽平衡,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?!岸∠闹巍笔歉鶕?jù)“春夏養(yǎng)陽,秋冬養(yǎng)陰”的理論,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之際,治療某些屬于虛性、寒性的疾病,最大限度地以陽克寒,達到標本兼治、預防保健的作用。而在冬病夏治中三伏貼成為人們的首先,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館陶縣中醫(yī)院,聽聽專家怎么說。
三伏貼不可亂用,聽專家如何正確貼敷
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(tǒng)醫(yī)學的一個重要特色,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,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,調(diào)整人體的陰陽平衡,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?!岸∠闹巍笔歉鶕?jù)“春夏養(yǎng)陽,秋冬養(yǎng)陰”的理論,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之際,治療某些屬于虛性、寒性的疾病,最大限度地以陽克寒,達到標本兼治、預防保健的作用。而在冬病夏治中三伏貼成為人們的首先,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館陶縣中醫(yī)院,聽聽專家怎么說。
三伏貼不可亂用,聽專家如何正確貼敷
三伏天是以農(nóng)歷推算,于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,第四個庚日(十天后)為中伏,第五個庚日(再十天后)為末伏,均為一年內(nèi)最炎熱的日子,人體陽氣最為旺盛。 進行三伏天灸時會使用辛溫的外用藥材,如生姜、白芥子、麝香、細辛,敷貼于特定的身體穴位上,可防治過敏性鼻炎、咽喉炎、哮喘、咳嗽、慢性支氣管炎等秋冬發(fā)作的疾病。
三伏貼又稱三伏天灸,是一種源于清朝的中醫(yī)療法,以“冬病夏治”為原理,在一年中最炎熱的三天(“三伏天”)將中藥敷貼在特定穴位上治療秋冬發(fā)作的疾病。 敷貼的膏藥如提款卡大小,一般四個為一組使用,針對不同的疾病,一般要將四片膏藥一起貼在后背的不同位置,保持八小時即可揭下。
敷貼季節(jié)性療法對時間有一定要求,根據(jù)中醫(yī)理論每伏第一天是開穴的日子,此時敷貼療法效果最佳。最好每伏第一天來進行三伏貼治療,當然也不必過分拘泥于此,錯過了第一天也會有滿意的療效。敷貼對象為6個月以上兒童及成人,敷貼期間禁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之品。
選擇在三伏天貼敷,是根據(jù)中醫(yī)“冬病夏治”的理論,對支氣管哮喘、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(fā)作的宿疾,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(這段時間是人體陽氣最盛的),以辛溫祛寒藥物貼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療,可以減輕冬季哮喘發(fā)作的癥狀。
【適宜病癥】
1.久咳、咽炎、哮喘、肺痹(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、
慢性阻塞性肺病等)。
2.小兒體虛易感冒、過敏性鼻炎、反復咳喘(呼吸道感染)
者、慢性支氣管炎、哮喘等。
【貼敷時間】
以晴天的9:00~17:00為佳。
【禁用人群】
1.貼敷部位的皮膚有創(chuàng)傷、潰瘍、感染者。
2.對敷貼藥物或敷料成分過敏者。
3.皮膚過敏、瘢痕體質(zhì)者。
4.急性發(fā)熱性疾病,多種感染性疾病的發(fā)熱期及活動性肺結(jié)
核者。
5.咯黃色濃痰、咯血、衄血或易出現(xiàn)口腔潰瘍等內(nèi)火較重者。
【慎用人群】
1.孕婦及2歲以下的嬰幼兒。
2.艾滋病、結(jié)核病或其他傳染病者。
3.糖尿病、血液病、惡性高血壓、嚴重心腦血管病、嚴重肝
腎功能障礙、支氣管擴張、惡性腫瘤的患者。
4.疾病的急性發(fā)作期或加重期間。
2018年具體貼敷時間表
貼敷階段 | 貼敷時間 | 貼敷次數(shù) |
頭伏(7月17日-7月26日) | 7月17日、7月18日、7月19日 | 共3次 |
中伏(7月27日-8月05日) | 7月27日、7月28日、7月29日 | 共3次 |
閏中伏(8月06日-8月15日) | 8月06日、8月07日、8月08日 | 共3次 |
末伏(8月16日-8月25日) | 8月16日、8月17日、8月18日 | 共3次 |
不同年齡貼敷時間參考表
年齡 (歲) | 時間(小時) |
1-3 | 1-1.5 |
3-6 | 1.5-2 |
6-10 | 2-2.5 |
10-14 | 2.5-3 |
14-16 | 3-3.5 |
16-18 | 3.5-4.0 |
18歲以上成人 | 6.0 |